本次會議以“健康中國+智慧賦能”為主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全國職業教育大會精神,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實施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立足數字經濟時代人才需求,推動醫藥衛生大類、教育與體育大類、康養康育類各專業對新技術、新場景、新業態的主動適應,推動職教新版專業目錄落地落實,培養適應新技術和產業變革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魯昕會長作題為《體育+健康:職業教育歷史使命》的主旨報告。報告緊扣國家體育強國和健康中國戰略,以服務“四個面向”為切入點,從新版職教法指引、體育與健康國家戰略、體育健康與職業教育、說課聚焦國家新戰略等四個方面闡述。魯昕表示,要從實現強國建設目標、實現人力資本積累、實現全民共同富裕、實現教育結構調整的全局歷史高度解讀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
魯昕系統梳理了近年來我國體育與健康戰略規劃,從健康中國實施成效、體育產業人才需求、職教體育育才案例、職教體育學校案例等方面分析了職業教育在體育、健康領域的貢獻。她表示,體育+健康,是我國2035的規劃目標,是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需求,對體育、衛生、康養康育等領域職業教育進行精準定位,聚焦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主動擔當建設體育強國和健康中國的歷史使命。
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副司長謝俐、江蘇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朱岷、河北省教育廳副廳長張春生、天津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羅延安分別致辭,一致表示,職業教育要緊密對接大健康發展新趨勢、新格局,希望通過本次交流展示碰撞出職業教育提質培優、增值賦能的新理念、新信息、新方法,推動體育和大健康領域各專業建設更加適應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需求。
南京醫科大學教授、美國醫學科學院國際院士勵建安作題為《主動健康與未來康復醫療》主題報告,從健康及功能的定義、康復概念的演變、智慧化康復裝備發展變革等方面深入淺出地進行了闡述,生動地描述了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科學技術在康復醫學中的應用,提出了智慧康復治療模式、人體物聯網、智慧人體信息監測等未來康復治療模式,推動職業教育對接產業需求科技賦能專業建設。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副會長杜鵬作題為《我國智慧助老的現狀與趨勢》的主題報告,從人口老齡化和信息化兩大現代社會發展趨勢入手,詳細闡述了智慧助老的發展背景、發展現狀和問題,又從發展理念、必要性與可行性、實現路徑三個方面分析了智慧助老發展趨勢,分析出我國發展智慧助老將成為緩解人口老齡化矛盾的有效手段。
“說專業?說課程?說專業群?說教材”環節,在“智慧體育”“康養康育”“醫藥衛生”三個分會場同時進行。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朱曉卓、天津城市職業學院付健、滄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吳曉華等8位專業群負責人,分享了專業群建設經驗;北京體育職業學院鹿國暉、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大學田彥杰、貴陽康養職業大學張明月等17位專業帶頭人,分享了專業改革經驗;廣東科貿職業學院姜喜平、淄博職業學院趙斐、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王文潔等26名課程負責人分享了課程建設成果;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侯德紅、天津職業大學卞國鳳、江蘇醫藥職業學院王春桃等9位教師分享了教材建設成果。
教育部職業教育發展中心研究員姜大源、北京大學體育教研部教授郝光安、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趙國棟、天津大學教育學院教授潘海生、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原黨委書記羅志、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副校長王慶、上海健康醫學院教授周進祝等專家對說“四說”活動進行了精彩點評,肯定了“健康中國”的建設背景下,職業教育的跨界、整合、重構的特征,有效對接健康產業需求,并體現了有別于普通教育的類型特色,在課程、專業、專業群和教材建設上凸顯了成效,并從“人文融入、科技賦能、標準融合”等方面提出了改進意見。
參會者表示,研討會專家報告統領性、前瞻性強,充分展示了健康中國的戰略內涵以及健康產業的最新成果,為推進職業教育數字化背景下專業與課程轉型指明了方向、明確了目標、規劃了路徑;專業教師及團隊的分享切入角度新,立意高遠,契合主題,為職業院校提供了標準與示范;點評嘉賓學術水平高,發言精辟獨到,既指出了成功的模式和經驗,又點明了提升和改進的方向,為專業應對數字時代和新技術、新崗位、新專業背景下創新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本屆研討會立足健康中國戰略,從教育、體育和大健康領域具體數字化應用場景切入,所選專業、課程、教材緊貼新版專業目錄調整,體現了對體育和大健康領域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主動對接,為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打造了“健康中國+智慧賦能”典型案例。
2022年8月2日
來源: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協會